市场动态
中小成本影片能否持续强劲势头?

  争议声中,《小时代2:青木时代》8月8日走上银幕,与《一场风花雪月的事》、《一夜惊喜》正面挑战,3部影片延续了今年以来中小成本剧情片唱主角的银幕格局。

  中小成本几乎成为眼下中国电影产业振兴的代名词。上半年票房前十名的国产电影中有7部属于中小成本。《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》、《中国合伙人》等影片用数千万元的投入换来数亿元票房的成绩,也诱惑着资本加大对电影产业的投入。

  不过,精读上半年中国电影产业数据,有人表示需要冷静,甚至提出需要谨慎对待中小成本影片的胜利。上半年中国电影比去年同期多卖出1.1亿张票,而平均每场观影人数却不到24人,产业增量是否只是把饼摊大了的结果?

    电影牛市刺激: 

    预言单片票房将超30亿元 

  “高歌猛进”或许是形容眼下中国电影产业最贴切的词汇。今年上半年票房集体爆发,影院和影视基地建设项目签约也有超50%的增长,未来3年单部影片票房30亿元的预言,更让人有理由相信国产电影迎来了最好的时代。

  2012年底,由于进口分账大片的配额增加到每年34部,不少人曾担心中国电影市场会被以好莱坞为主的大制作瓜分。不过,今年上半年内地票房数据显示,中小制作占据了眼下中国电影票房的第一阵营。在总票房排行榜前5位中,4部皆为国产影片,并且单片票房成绩都在5亿元以上。

  有业界人士认为,国产影片之所以成绩骄人,源自影片的题材,爱情、友谊、怀旧、家庭,几部现实题材中小成本影片切准了观众的喜好,突破了以往国产电影古装大片、动作大片的固有模式。

  在今年4月和6月举办的北京国际电影节、上海国际电影节上,资本也对中国电影产业充满了期待。据了解,仅北京电影项目签约总额就超过87亿元,中外电影合拍项目达到10个。华谊兄弟董事长王中军很有信心地表示,2015年左右,中国的单部电影票房有望达到30亿元。

    摊大饼式增长:每场电影不到24人 

  有统计显示,今年上半年国内电影市场的观影人数达到了3.1亿人次,去年同期这个数字只有约2亿人次。那么,电影票房增长的原因,是否出自这多卖的1.1亿张电影票,电影产业实质的进步又是否追平了近50%的观众增长速度?

  业内人士坦言,观影人次的大规模增长,受到了商业地产拉动的院线建设的刺激。今年上半年,全国新增影院419家,新增银幕数1962块,到今年6月,内地市场总银幕数已超1.5万块。另一因素则是技术升级,随着3D技术的成熟,内地电影市场的3D银幕数也经历了极速增长期,目前全国不能放3D电影的影院只占总量的0.5%。不少人开始追问:下一个技术增长点在哪里?当银幕数量继续增加,3D成为技术标准配置之后,是否意味着“技术诱惑”缺席之后的电影产业这张大饼,只能靠越摊越大换取市场的增长?

  据统计,2012年中国电影的平均票价为37.11元,今年上半年则回落到35.19元。结合总票房和场次,有人算出上半年每场电影的观众为23.48人,与去年全年平均值相当,相比2011年的每场32人,则有所下降。平均票价和场均观影人次的降低,意味着电影市场的增长很可能不过是粗放型的膨化。

    下一个增长点:合理的电影类型结构 

  正如某些电影导演所说,投资人正在以赌马心态跟风量产中小成本电影,这或许将提前终结中国电影产业的这波消费热潮。

  《失恋33天》成功之后,青春题材中小成本影片成了投资热门。但是,除了“致青春”和“小时代”可以凭借导演的影响力成功折桂外,更多的 “青春派”早已折戟。有评论认为,年轻人目前已经成长为电影市场的消费主体,他们的口味决定着市场的风向。但试问,如果没有导演和演员本身的话题性,观众对银幕上的所谓青春失去新鲜感,还有多少中小成本能成为下一个“致青春”或者“小时代”?

  中小成本电影牛市不仅折射出消费市场需要名人效应,也让圈内人看出了国产电影营销和制作中的不足。一方面,很多电影的类型和样式存在空白或短板,另一方面,类型片也没有形成真正的领军制作团队或制作人。电影发行人于冬表示,缺乏业内顶尖人才的中国电影,容易遭遇内容和制作的双重困局,想要电影市场持续发展,类型片的编导演制作营销团队都必须有相应的发展。中投顾问产业与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蔡灵认为,电影市场影片类型最合理的结构应该是一个“枣核形”,大片和小成本影片各占20%,而中等成本影片占60%。

  所谓“十年大片时代结束”,为我国电影一味模仿好莱坞走大片路线,忽略了本土电影业的发展阶段画上了句号。但是片面强调中小成本电影的力量,也会走向另一个极端,导致中国电影产业无法摆脱失衡状态。

公告
协会简介

专题报道
联系我们
欢迎您对本网站的建设提出建议

具体意见请发送至:zgdyjxh@163.com

地址:北京市北三环东路22号

邮编:100013